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及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东北林业大学裴玉龙教授受邀作专题讲座
时间:2025-11-22

为精准把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脉搏,破解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瓶颈,11月20日,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特邀知名专家裴玉龙教授作题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及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挑战”的专题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聚焦产业前沿与教育革新的学术盛宴。

讲座前,学院副院长宁士君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裴教授的学术背景与行业影响力。作为国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裴教授长期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安全与事故等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成果丰硕。

裴玉龙教授的分享主要围绕2026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在“2026 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部分,裴教授结合行业最新动态与技术研发方向,系统解读了未来一年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方向。从高效电驱系统的升级迭代、智能座舱交互体验的革新,到电池安全与能量密度的双重突破,再到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的精准化发展,他通过具体案例与数据,生动展现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作用,让师生对行业前沿技术走向有了清晰认知。

谈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裴教授深入剖析了路线图的核心目标与实施路径。他指出,路线图3.0进一步明确了不同能源类型汽车的发展定位,强调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协同推进,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能耗水平等关键指标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引,也为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与科研方向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分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时,裴玉龙教授全面梳理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果与面临的机遇挑战。他表示,当前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构建、测试验证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L2级辅助驾驶技术已广泛应用,但在高精度地图、车路协同通信技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仍需突破。同时,他预判未来产业将向“车-路-云-网-图”一体化方向加速发展,跨产业协同创新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最后,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篇章,裴教授结合前三大篇章的产业与技术背景,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难题。他强调,随着汽车产业技术快速迭代与跨领域融合加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更新速度、跨学科知识整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已难以满足需求,亟需构建“技术前沿+跨学科融合+实践创新”的新型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整场讲座逻辑清晰、内容翔实,通过四大板块层层递进,既展现了汽车产业的宏观发展态势,又聚焦于人才培养的微观实践,为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学院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紧跟产业与技术发展步伐,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讲座结束后,裴教授与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领导班子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会上,双方围绕新形势下汽车类、土木类等相关专业的建设思路、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重点、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交流。裴教授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的成功经验与自身研究体会,为我院的专业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本次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更为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中,如何精准定位、主动求变,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